《开放的中国——文明·互鉴》的创作体会
《开放的中国——文明·互鉴》这幅作品的创作正值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征稿期间。自从2014年参加完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后,我就一直忙于博士毕业论文的写作,之后又忙于博士后的科研论文,总之各种原因导致我无暇顾及大型创作的思考,而自身对于艺术的思考研究和探索并未停止过,也时常画一些小画。而对理论问题的深入研究又极大地促进了我文艺思想的转变,对于画面思想的深度追求成为我这段时间思考的主线。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国的经济、科技、军事实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升,中西文化的对话、交流、互鉴也日益频繁,人们平时所关心的一些问题也随之向更高更广的深度延伸。因为经常有出国学术交流和考察的机会,我对于西方的历史文明、艺术现状的了解和研究日益深厚,国际视野日益开阔。绘画是承载画家思想与心灵的物质载体,通过一幅创作的构思、实施到完成,其间所经历的思想波动与审美的突破与转变,是画家自身从艺术思考到艺术映现的完整体现,无论是初心不改抑或是颠覆裂变都是一次最完整的生命体验。《开放的中国——文明·互鉴》的创作过程也是我近四年来生命与艺术思考的蜕变。它不同于以往关注于人与人本身的社会关系与诉求,而更延伸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科技、人与文化等方面的深度探索和观照。此幅作品以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基本构想和框架,以二联的组画形式展现整体的创意和构思:在整幅画中有不同肤色、不同地域、男女各异的人物形象,他们自由地组合在一起,画面背景中穿插着敦煌壁画、希腊雕刻、中世纪绘画等元素以及古罗马斗兽场、古代穿越海上丝路的船只等历史文明的元素。画面左下角选取北京故宫中雄伟宫殿的一角,一头铸造得栩栩如生的带有典型中国审美意味的雄狮占据着主要的视角。东方雄狮历来是描述中华民族的代称,这里亦有此隐意。右幅作品中更多的是跨界元素的体验,如女孩子手中的电脑,仿佛是这个万物互联的世界,以方寸之间链接艺术与科学、生活与科技的无限空间。这些元素丰富的表现意味,既是中西文明的象征,亦是中西文明的互鉴,以当代的维度和视角,在新时代感知古老的印记与文明。绘画是承载人类文明的载体,既可以是文化的载体,也可以是形式的载体。此幅创作旨在表达在这个信息发达、万物互联的时代,通过阐释跨国界、跨时空、跨文化的交流活动,走出常识性的审美边界,努力去拥抱更具创意活力的想象空间,体现我们共同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袁玲玲,中央美术学院硕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博士、中国国家画院美术学博士后。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青年画院画家。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